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铁锈带”及其政治影响

张文宗 行政区 2022-04-02

内容提要:科技进步、国际贸易冲击和强大的工会等因素,导致美国“铁锈带”近半个世纪以来陷入整体性、持续性的衰落。该地区长期支持民主党的诸州在2016年大选中集体倒戈,陷入困顿的白人蓝领选择支持鼓吹反建制和反全球化的特朗普。这既是特朗普入主白宫的关键,也可能开启美国新的政党重组和区域重组进程。特朗普政府为了回馈支持者,巩固其执政地位,确保共和党在新的政治变迁中占据优势,采取了一系列振兴“铁锈带”的措施,但短期内这些措施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在当今美国政治中地位凸显的“铁锈带”,在2018年中期选举后似乎重新建立起有利于民主党的“蓝墙”,其最终的政治倾向将直接影响2020年美国大选的结果。共和党和民主党将对该地区的白人蓝领选民展开争夺,并因此更易于就贸易保护政策达成共识。虽然“铁锈带”从中美经贸关系获益,但作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温床,该地区的钢铁企业和工会等利益集团持续推动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政策。未来中美两国间的贸易摩擦将对“铁锈带”的发展前景产生重要影响。


      

       唐纳德·特朗普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的意外获胜及其执政后采取的一系列争议性的经贸政策,使一度在美国政治中相对沉寂、经济上塌陷的“铁锈带”(Rust Belt)成为炙手可热的研究议题。“铁锈带”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怎样的经济和社会变迁?该地区的白人蓝领在特朗普入主白宫的过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铁锈带”在政治上集体倒向特朗普是否标志着美国发生了新的政党重组和区域重组?特朗普政府振兴该地区的举措是否有效?该地区在2018年中期选举中的政治倾向有无明显变化,又将对2020年美国大选产生何种影响?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该地区发挥了何种作用,又会受到何种影响?本文将基于中美学术界对美国“铁锈带”和美国政治的研究成果以及主流媒体的相关报道,尝试回答上述问题。探究这些问题,将有助于了解特朗普政府的执政基础和政策走向,把握美国政治周期的变化,对理解贸易摩擦加剧背景下中美经贸关系的复杂性也有助益。


一、“铁锈带”的衰落及其原因


       “铁锈带”是指美国五大湖附近传统工业衰退的地区,包括纽约州西部、宾夕法尼亚州、西弗吉尼亚州、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密歇根州、伊利诺伊州北部、艾奥瓦州东部、威斯康星州东南部等地区。该地区曾经是美国经济的中心和工业的心脏,但自从美国的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后,该地区的重工业逐渐走向衰败,大量工厂被废弃,工厂里的机器渐渐布满铁锈,因此得名“铁锈带”。


       从历史上看,“铁锈带”经历了一个重工业从兴起、繁荣到衰落的过程。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借助运河及铁路的开通、铁矿和煤矿的开采以及大量中东欧移民的涌入,美国五大湖地区逐渐发展成为制造业中心。当时,该地区因汽车、钢铁、玻璃、化工、伐木、采矿和铁路等行业十分发达,获得了“工厂带”和“钢铁带”的美誉,以区别于美国的“棉花带”和“小麦带”等农业区。工业的兴盛推动了该地区城市的崛起,匹兹堡、扬斯敦、密尔沃基、代顿、克利夫兰、芝加哥、哈里斯堡、伯利恒、布法罗、辛辛那提等城市都十分发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战争需求的刺激下,该地区的工业产值和人口数量均达到历史峰值。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45%以上的经济总量和50%以上的产业工人都集中在“铁锈带”。


       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该地区开始走向衰落。从1950年至2000年,“铁锈带”的制造业占全美的比重从51%下降到34%,吸纳就业的比重从43%下降到27%。①重工业衰落后,该地区大批年轻人到南部“阳光带”或西海岸求职,人口呈现萎缩趋势,居民的家庭收入也随之下降。从2000年到2015年,底特律、克利夫兰、布法罗、辛辛那提、圣路易斯、匹兹堡、芝加哥的城市人口分别下降了28.8%、18.9%、11.9%、9.9%、9.3%、9.0%和6.1%。1970年到2006年,克利夫兰、底特律、布法罗、匹兹堡的城市居民家庭收入中位数分别下降30%、30%、20%和10%。②这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包括犯罪率和单亲家庭比率上升、居民受教育程度下降等。③从1968年到2015年,美国30、40岁男性白人蓝领的劳动参与率从96%下降到79%,同期该群体的已婚率从86%下降到52%,非婚生育和吸毒现象严重,社会焦虑情绪浓厚。④作为白人蓝领集中和工业相对萧条的地区,“铁锈带”的社会衰败有很强的代表性。美国人J.D.万斯在《乡下人的悲歌》中对俄亥俄州米德尔顿钢铁企业不景气、社区衰败和家庭破碎等现象所做的描述,是该地区的一个缩影。⑤


       “铁锈带”的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引起了美国政府和社会的重视。里根政府采取了放松企业监管、打击工会等措施,努力提高该地区的经济竞争力,但未能扭转颓势。该地区的衰败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多种经济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


       第一,技术进步导致制造业的就业岗位大量减少。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自动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美国大量的制造业岗位被机器所取代,这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机器取代人”的现象如出一辙。根据印第安纳州鲍尔州立大学(Ball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从2006年到2013年,美国制造业的产值增长了17.6%,但2000年至2010年间美国失去了约500万个制造业岗位,其中85%要归因于自动化。⑥自动化的浪潮无法阻挡,是因为自动化能够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例如,近年来美国一些汽车企业使用电焊机器人的成本是每小时八美元,而人工成本是每小时25美元。⑦市场竞争迫使企业主不断投资设备和先进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工人的需求随之减少。


       第二,工会的负面作用日益凸显。五大湖地区的工人运动曾十分活跃,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国铁路工人大罢工和钢铁工人大罢工都在这里爆发。继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之后,美国工会的集体谈判权得到增强,工会力量变得非常强大。这导致企业难以解雇工人和降低工资,企业竞争力下降。从1950年到2000年,“铁锈带”制造业的工人平均工资比美国其他地区工人的平均工资要高10%~15%,企业采用新技术的动力不足,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也慢于其他地区。⑧在美国的南部和东南部,由于工会力量相对薄弱,加之各州纷纷制定保护非工会会员就业权利的法律,反而使企业可以更容易地找到没有加入工会的工人。最终,“铁锈带”雇工成本的上涨促使资方放弃了该地区,转而加大了在北卡罗来纳州、得克萨斯州等美国东南部和南部各州的投资。⑨


       第三,国际贸易带来了负面冲击。由于经济结构较为单一,“铁锈带”以钢铁和汽车为核心的产业逐渐丧失了竞争力。20世纪60年代以来,曾处于垄断地位的匹茨堡钢铁业受到日本、欧洲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廉价钢材的冲击。由于此前的固定资产投资巨大,并且未采用当时较先进的氧气顶吹转炉、连铸法、计算机控制等技术,匹茨堡的钢铁企业在成本和效率方面败下阵来,成批倒闭并引发了“钢铁危机”。作为钢铁业的大客户,汽车业同样境况不佳。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汽车城”底特律生产的高油耗汽车在市场上难敌日本和德国生产的经济型汽车,逐渐丧失优势。最终,美国赫赫有名的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Chrysler LLC)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申请了破产保护,依靠美国政府的救助才渡过难关。


       第四,大龄失业工人不愿接受再培训。当传统产业衰落和企业倒闭后,失业工人如果能接受新的技能培训重新上岗,可以避免严重的社会问题,但再就业也会面临一些挑战。从1996年到2016年,“铁锈带”对医疗和教育行业的人才需求一直旺盛,护士、护工和教师等岗位增加了43%。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超市和市政服务岗位也增加了不少。但是,一些年龄在四五十岁的男性白人蓝领视服务业岗位为“女人干的工作”,宁愿失业在家也不愿受雇。⑩对很多没有大学学历或知识、技能老化的人来说,通过培训提高技能也并非易事。2016年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发布的报告称,为适应新的制造业时代,美国未来十年需要350万名技术工人,但绝大多数的制造业企业抱怨人手短缺。(11)“铁锈带”相当一部分蓝领工人既不愿学习新技能,又不愿干低薪工作,成为“愤怒的选民”。


       为走出困境,“铁锈带”的一些城市和乡镇积极谋求转型。匹茨堡自20世纪末开始,尝试通过治理污染、发挥大学优势、发展新兴产业走出困境,并最终获得成功。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联邦政府以及“铁锈带”的州政府、地方政府及企业也协调行动,力图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培训、发展高等教育、吸引海外企业回流等措施推动高端制造业发展。经过努力,该地区的生物、信息、纳米、聚合物(塑料、橡胶、纤维等高分子产品)等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例如,底特律的无人机及空中摄像设备、匹兹堡的机器人研发和制造中心已经在美国打出名声。俄亥俄州的阿克伦曾经是“世界橡胶之都”,20世纪末几家大型轮胎企业关闭生产线后,导致3.5万人失业。在市政府的努力下,固特异轮胎(Goodyear)和橡胶公司与阿克伦大学(University of Akron)加强产学研合作,引领了聚合物工业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包括400多家聚合物研发和生产企业的产业集群。


       总体而言,“铁锈带”的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广大中小城市和乡镇的经济颓势依旧。与美国西部信息产业引领全球、南部石油和航天产业兴盛、东北部金融业发达的状况相比,“铁锈带”的窘况并没有得到大幅改善,“铁锈带”的产业振兴和转型之路仍然漫长。


二、“铁锈带”与美国政治变迁


       作为美国传统制造业的中心,“铁锈带”经济和社会的变迁是与美国政治的周期性变化同步的。考察该地区在1896年至2016年历次大选中的政治立场,可以观察到两个现象。第一个现象是,当大选中的一方具有绝对优势时,“铁锈带”通常会站在胜利者的一方。也就是说,当美国政治主流偏向共和党时,该地区的政治底色会变成红色;当美国政治主流偏向民主党时,该地区的政治底色则会变成蓝色。(12)在这些一边倒的大选中,该地区既能整体上支持民主党,也能整体上倒向共和党,容易受美国政治大势的影响,而不是影响这个大势。第二个现象是,当美国的总统选举比较激烈时,“铁锈带”通常会出现明显的分裂。(13)这表明“铁锈带”在政治上并没有表现出像美国东北部或南方一样的同质性,难以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成为某一政党的基本盘。由于密歇根州、伊利诺伊州和俄亥俄州等州在政治上频繁摇摆,该地区很难被视为一个具有政治影响力的大的投票集团。


       美国政治学界和中国从事美国政治研究的学者,从关键性选举、政党重组和区域重组的角度观察和分析了美国的政治周期。这些研究指出,关键性选举是指在一系列选举中出现新的政党选民联盟和投票模式,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家政治和公共政策的进程,美国历史上共有五次关键性选举。(14)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谢韬认为,美国关键性选举期间,通常会发生党派重组和区域重组,这两个重组在时间上高度吻合,因为政党重组涉及各政党选民基础的变化,而各政党的选民基础又具有高度的地域性。2016年大选前,美国经历了四次区域重组:第一次在1860年,共和党控制的、以工商业为主的北方和民主党控制的、以黑人奴隶制和种植园经济为核心的南方矛盾尖锐,最终共和党通过内战并与新加入联邦的中西部各州结盟,击败了民主党,并在其后的重建时期主导了美国政治;第二次在20世纪30年代,在大萧条冲击下,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建立了“新政联盟”,获得了北方大城市的移民、工会工人、南方白人、少数族裔的支持,控制了20世纪30、40年代的美国政治;第三次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新政联盟”因种族和道德问题而瓦解,共和党控制的南方与中西部结成保守联盟,成为美国政治的主流,并一直持续到冷战结束;第四次在1992~2012年,太平洋沿岸、大湖区、新英格兰变成民主党的大本营,而大平原地区、山区和南方成为共和党的坚强堡垒。(15)至于政党重组和区域重组的原因,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Arthur Schlesinger,Jr.)认为这是政治周期使然,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交替主导美国政治的表现。当经济和社会对“公共利益”的要求达到临界点时,主张政府干预和社会公平、代表自由主义的民主党会得势。当经济和社会对“私人利益”的呼唤更强烈时,主张减少干预和注重效率、代表保守主义的共和党会占据优势。(16)


       从美国政治周期的视角观察,“铁锈带”在美国政治中的作用便得以凸显。由于白人蓝领相对集中,该地区曾在20世纪30年代坚定地支持罗斯福新政及其亲工会的政策,推动美国政治摆向自由主义。1968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铁锈带”对民主党的支持减弱,成为政治上相对摇摆的力量。1992~2012年,除了俄亥俄州属于典型的摇摆州、西弗吉尼亚州和印第安纳州更多地支持共和党外,该地区总体上重新成为民主党的基本盘。其中,威斯康星州自1988年大选以来、宾夕法尼亚州和密歇根州自1992年大选以来,在历次大选中都支持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但是,富有戏剧性的是,在2016年的大选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不仅以绝对优势赢得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西弗吉尼亚州、密苏里州和艾奥瓦州,而且在普选票上分别以0.2%、0.7%和0.8%的微弱优势赢得密歇根州、宾夕法尼亚州和威斯康星州这三个传统蓝州,改写了美国的政治版图。(17)可以说,在美国24个红州和16个蓝州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是“铁锈带”的集体转向促成特朗普以306张对232张选举人票的优势当选第45任美国总统。


       至于何种力量推动了“铁锈带”的集体转向,中外学界现有的研究普遍认为,该地区的白人蓝领是推动这种转向的关键群体。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复杂的。第一个原因是,民主党长期忽视白人蓝领的诉求。通过支持民权运动、“肯定性行动”(Affirmative Action)和主张多元文化主义,民主党将少数族裔、女性和跨性别人群(LGBT)(18)等群体发展成选民基本盘,并为了巩固这些群体的支持而推行“认同政治”,在社会文化上疏远了白人蓝领。同时,在美国中产阶级萎缩、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民主党忽视工会,支持全球化,并和华尔街金融集团及西海岸的高科技集团捆绑在一起,在经济上也疏远了白人蓝领。(19)2016年大选期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不仅无法撇清自己和华尔街的密切关系,而且竞选活动也不接地气,在投票日前的关键阶段甚至未到“铁锈带”开展竞选活动。第二个原因是,共和党建制派无法代表白人蓝领。传统的共和党精英信奉自由贸易,支持华尔街和跨国公司在全球配置资源,在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失信于民”。为同民主党竞争少数族裔的选票,共和党在移民问题上也支持相对宽松的政策。(20)其政治代言人杰布·布什(Jeb Bush)、马尔科·鲁比奥(Marco Rubio)未能获得白人蓝领的青睐。第三个原因是,特朗普的右翼民粹主张成功“俘获”了白人蓝领。以反建制和反全球化为标榜的特朗普,敏锐地把握住了那些感觉被两党遗忘的选民群体的怨恨和诉求,通过提出极端的贸易保护、严厉打击非法移民等主张,唤起了美国社会的本土主义(nativism)、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和民粹主义(populism),并成功地赢得了该群体的支持。(21)


       2016年大选及其所反映的美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变化,向世人提出了“美国是否发生了新的政党重组和区域重组”“美国政治是否进入了新周期”等问题。这一问题的实质是,“铁锈带”及该地区的白人蓝领对民主党的背弃和对共和党的拥抱,是否能够较长期地持续下去。对此,中国学者倾向于认为,美国已经出现了新一轮的政党重组。谢韬在2012年认为,茶党运动的兴起和“奥巴马医改法”遇到的强烈反对,表明美国人对民主党政府推行的自由主义非常不满,共和党将重新占据主导地位,2016年可能出现新一轮的政党重组。(22)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刁大明认为,2016年大选开启了美国两党政治新一轮重组与整合的漫长过程,美国进入了以阶层和族裔抗争为主题的社会运动多发期与易发期,但判断此次选举在美国政治中的地位还为时尚早。(23)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讲师王浩指出,2016年大选后,民主党难以改变其支持全球主义和多元主义的态度,以及在移民问题上的开放态度,而特朗普则能够实现与共和党精英之间的妥协。其“美国优先”的理念、重振制造业和收紧移民的政策、弱化“政治正确”的做法等,将使白人蓝领更彻底地倒向共和党。他认为,新自由主义与多元主义正被本土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所取代,共和党已经在新一轮政治周期上占据优势。(24)判断美国是否进入新的政治周期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考察,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铁锈带”及该地区白人蓝领的政治倾向正在成为决定性力量。不管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都必须顺应和满足该群体的需求,以求在未来的政治竞争中占据主动。而两党竞争的过程和结果,共同构成美国政治周期的基本特征。



三、“铁锈带”与特朗普时代的美国政治


       “铁锈带”的困顿和白人蓝领的不满,是2016年美国爆发“政治地震”的重要原因。为巩固执政地位并谋求连任,特朗普竭力兑现其竞选承诺,回馈将其送入白宫的选民群体。在与特朗普的互动中,“铁锈带”不仅影响着特朗普政府的执政议程,还影响着两党的政策取向和美国的政治生态。


       首先,“铁锈带”的窘况推动特朗普采取一系列振兴该地区的举措。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多次表示,过去40年来,美国制造业的工作岗位因工厂裁员、关闭和外包等原因减少了700多万个。他在就职时更称“废弃的工厂像墓碑一样遍布全国各地”,抱怨“我们以美国工业为代价养肥了外国工业”,承诺今后所有的决定都要“有利于美国家庭和美国工人”。(25)在宣布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Paris Agreement)时,特朗普曾表示,要把“俄亥俄州的扬斯顿、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和宾夕法尼亚州的匹茨堡及我国其他地区置于法国巴黎之前”。(26)特朗普的“美国优先”理念在国内体现为“‘铁锈带’优先”。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特朗普签署了多项行政令,以保护蓝领工人的利益。他采取的具体举措包括:推行贸易保护政策,如要求严格征收“双反”关税,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对进口钢铝展开“国家安全调查”,通过关税手段施压贸易伙伴重谈经贸协定等;振兴传统产业,如重启“拱心石XL”和达科他输油管道项目,解除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的限制等;严打非法移民,从劳动力层面减少蓝领工人面临的竞争;提高劳动者技能,如在奥巴马政府既有政策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学徒制等。(27)在实施这些政策的过程中,特朗普十分注重和“铁锈带”的互动。他选择在威斯康星州的基诺沙市签署“买美国货,雇美国人”行政令,执政百日时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哈里斯堡市下令审议所有对外贸易和投资协定,并多次邀请钢铁工人和矿工代表出席相关的签字仪式。(28)第二,特朗普直接为“铁锈带”拉投资,创造就业岗位。他多次威胁企业不得继续外迁,并通过施压和利诱的手段来达到目的。他游说开利空调公司(Carrier Air Conditioner)放弃向墨西哥转移生产线的计划,施压福特汽车公司承诺在密歇根州生产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车辆,敦促丰田汽车公司扩大在美国的生产。为推动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在威斯康星州设立工厂,特朗普不仅邀请其出席白宫的活动,还专程出席富士康在美国建厂的奠基典礼。(29)第三,特朗普以竞选式集会来巩固“铁锈带”选民的支持。在政治极化和社会分裂的背景下,特朗普的支持率一直徘徊在50%以下。为筑牢选民基本盘,特朗普坚持“永续竞选”的做法,频繁地到“铁锈带”发表演讲,如在底特律的集会上发誓“为汽车工人而战”,在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市承诺“扩大美国技工的数量”,在俄亥俄州的扬斯敦市吹嘘全美失业率“16年来最低”,承诺“绝不会牺牲俄亥俄州和全美各州的工作岗位”。(30)


       特朗普的这些举措得到了“铁锈带”相关利益集团和选民群体的支持,但真正振兴“铁锈带”还面临诸多挑战。美国的钢铁企业以及西弗吉尼亚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产煤区的选民,均强烈支持特朗普的决定。在美国经济向好的大背景下,白人蓝领的就业状况整体上有所改善。根据《华盛顿邮报》的报道,2018年7月,美国蓝领就业率同比增长3.3%,增速是1984年以来最快的,增长最快的行业包括采矿、建筑和制造业。(31)一些“铁锈带”小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制造业岗位也增长迅速,而这些地区的选民是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32)不过,尽管美国制造业联盟和全美制造业协会的部分经济学家对美国制造业的前景表示乐观,但主流经济学家对制造业的就业前景持比较谨慎的观点。他们认为,“铁锈带”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科技发展和自动化水平的提升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新挑战,贸易只是导致该地区衰落的部分原因。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报告称,全球制造业正迎来“机器人时代”,很多行业首次进入了“用机器大规模取代人工更有利可图”的临界点。2015~2025年,全球制造业使用机器人的平均比例将从10%左右提高到25%左右。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升和劳动力成本的显著下降,将对劳动者的技能提出更高要求。(33)针对特朗普干预跨国公司经营的做法,英国杂志《周刊》(The Week)评论称,即使特朗普每周都达成类似他与开利空调公司达成的交易,他也只能恢复2000年以来失去的制造业岗位的4%。未来20年,美国还将有大量的制造业岗位因自动化而消失。(34)“铁锈带”的制造业将能够得到发展,但不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那些受教育程度低的白人蓝领将难以满足新型制造业的需求。(35)


       其次,“铁锈带”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温床,不仅推动特朗普对外大搞贸易保护,还有可能促使贸易保护成为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共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铁锈带”的钢铁企业与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nited Steelworkers)、美国劳工联合会-产业工会联合(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 and Congres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下文简称“劳联-产联”)等经常通过联名致函、派代表出席听证会、示威游行、制造舆论等方式向政府和国会施压,推动美国政府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特朗普执政后,以国家安全为名对进口钢铝展开了“232调查”,(36)得到美国大型钢铁企业、美国钢铁协会(American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和主要工会的强烈支持。在美国商务部开展调查的过程中,该地区的钢铁企业和工会不断敦促政府采取行动,提醒特朗普兑现竞选承诺。在特朗普宣布对进口钢铁加征25%关税,但暂时豁免加拿大和墨西哥后,美国钢铁协会还致函特朗普,要求其“采取的补救措施覆盖所有的进口来源和一切钢铁产品”。(37)


       特朗普和“铁锈带”的频繁互动,使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这对传统上支持自由贸易的共和党形成压力,迫使不少共和党议员放弃原有立场。而在2016年大选中丢掉“铁锈带”的民主党,则试图重新树立白人蓝领守护者的形象。对白人蓝领的争夺推动两党均奉行贸易保护主义,使贸易保护政策具有跨党派的特征。民主党2010年失去国会众议院多数党地位,2014年失去参议院多数党地位,2016年输掉总统大选,八年来输给共和党的州长职位和州议会席位总数逾千,党内建制派精英频繁被批评与草根选民脱节。为扭转颓势,长期以来过于重视身份政治的民主党,不得不更加重视经济和民生议题。2017年2月,奥巴马政府的劳工部长汤姆·佩雷斯(Tom Perez)当选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承诺整合分裂的民主党。声势很高的党内自由派,包括联邦参议员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和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等,在贸易问题上也持强硬的立场,后者还支持特朗普使用关税手段推动更公平的贸易协议。(38)俄亥俄州的蒂姆·瑞安(Tim Ryan)、密歇根州的丹·基尔迪(Dan Kildee)、肯塔基州的约翰·亚姆斯(John Yarmuth)等民主党联邦众议员已公开呼吁本党领袖提出更具吸引力的经贸主张,以争取“铁锈带”的白人蓝领,在未来的选举中对抗特朗普。在争夺“铁锈带”白人蓝领的过程中,特朗普诉诸减税、严厉的移民政策和贸易保护政策,民主党则强调经济和社会平等问题,并很可能采取重新壮大工会的策略。(39)工会对民主党建制派在贸易问题上的软弱态度早有不满。2016年大选期间,工会投入近一亿美元支持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但“铁锈带”43%的工会家庭成员认为希拉里在贸易问题上的态度不够强硬,选择支持特朗普。未来,民主党对工会的支持可能会进一步提升“铁锈带”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从而削弱该地区的竞争力。因此,民主党总体上也可能仿效特朗普,继续将问题归咎于外部的“不公平竞争”并诉诸贸易保护。(40)


       再次,“铁锈带”是两党激烈争夺的地区,其政治倾向不仅影响了2018年中期选举,还将直接决定2020年美国大选的结果。鉴于特朗普执政以来获得的较低但稳定的支持率、特朗普施政加剧的美国社会分裂、国会和特别检察官罗伯特·穆勒(Robert Mueller)对特朗普团队涉嫌“通俄”的持续调查等因素,两党对美国政治权力的争夺异常激烈。


       2018年中期选举对两党而言都极为关键。对特朗普来说,中期选举不仅是对他过去两年来的执政业绩的一次检验,还与他中期选举后是否会被弹劾等更严肃的政治问题相关。即便未来两年没有弹劾风险,民主党夺得国会控制权将使特朗普政府提前进入“跛鸭”状态,不仅后续议程难以推动,还将影响他2020年的竞选连任。对民主党来说,控制国会既可阻挠特朗普的议程,也可以提振低迷的士气,为接下来的美国大选布局。此次中期选举的结果显示,“铁锈带”选民并未成为特朗普坚定的支持群体,民主党在该地区的根基仍然十分深厚。在参议院改选中,铁锈带六个州的民主党在任参议员均击败了共和党挑战者,连选连任。他们是威斯康星州的塔米·鲍德温(Tammy Baldwin)、密歇根州的黛比·史戴比拿(Debbie Stabenow)、俄亥俄州的谢罗德·布朗(Sherrod Brown)、西弗吉尼亚州的乔·曼钦(Joe Manchi)、宾夕法尼亚的鲍勃·凯西(Bob Casey)和纽约州的柯尔丝滕·吉利兰(Kirsten Gillibrand)。在众议院选举中,宾夕法尼亚州的四个选区、艾奥瓦州的两个选区和密歇根州的两个选区均“由红变蓝”,也就是说,民主党从共和党手里拿下了这些席位。在州长选举中,威斯康星州的共和党州长斯科特·沃克(Scott Walker)被民主党人托尼·埃弗斯(Tony Evers)击败,伊利诺伊州的共和党州长布鲁斯·朗纳(Bruce Rauner)被民主党人普利茨克(J.B.Pritzker)击败,密歇根州的民主党人格蕾琴·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击败共和党对手赢得州长选举,而宾夕法尼亚州的民主党州长汤姆·沃尔夫(Tom Wolf)和纽约州的民主党州长安德鲁·古莫(Andrew Cummo)均成功连任。因此,美国媒体称,在经受了2016年的特朗普冲击后,民主党人在“铁锈带”重建了“蓝墙”。究其原因,美国劳联—产联的政治主任迈克尔·波德霍雷茨(Michael Podhorzer)认为,由于不满特朗普试图废除“奥巴马医改法”的做法,该地区的白人女性对特朗普的支持率明显降低。那些没有大学学历的白人蓝领虽然仍支持特朗普,但因为特朗普“不在选票上”,他们对共和党建制派(参议员、众议员和州长候选人或在任者)又没有多少激情,投票率不高,从而影响了共和党的选情。(41)


       为了在2020年大选中获胜,特朗普除了继续重视“铁锈带”这一政治生命线外,别无选择。2018年中期选举可以说给特朗普总统敲响了警钟,迫使其在处理贸易、医保和移民政策等问题时更关注优先顺序和轻重缓急。对于“铁锈带”及白人蓝领在政治上的重要性,特朗普的胜选功臣、前白宫首席战略师斯蒂芬·班农(Steve Bannon)看得非常清楚。班农曾表示,只有将白人蓝领从民主党阵营争取过来,共和党才可以拥有60%的选票,才可以形成相对于非洲裔和拉美裔等少数族裔选民的优势,从而为共和党未来50年的执政奠定基础。(42)特朗普和班农虽然已经决裂,但两人实施该政治战略的意图是一致的,只是班农的政治战略忽视了女性选民的作用。如果“铁锈带”的白人女性对特朗普的支持率持续降低,可能逆转特朗普在该地区的微弱优势,打破其推动选民重组的战略。不过,尽管共和党在2018年中期选举中表现不佳,但特朗普可以在参加2020年大选时直接动员选民为自己投票,再次煽动支持者的投票热情,从而给民主党制造更大的压力。特朗普通过重谈对外贸易协定为“铁锈带”工人争取的好处,可能有助于提升其支持率。例如,该地区汽车工人扎堆,密歇根州、俄亥俄州和威斯康星州分别有95万、63万和18.2万汽车工人。奥巴马曾因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实行汽车救助政策而获得该群体的支持,特朗普则在重新谈判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AFTA)中加入了在美国国内扩大汽车生产的条款,这在政治上对他是有利的。(43)从民主党的角度看,为阻止特朗普连任,破坏共和党巩固选民重组和塑造美国政治周期的努力,必须将“铁锈带”的白人蓝领争取过来。围绕“铁锈带”争夺的结果,将决定未来两年或更长时期内美国政治的基本特征。(44)



四、“铁锈带”与中美经贸关系


       “铁锈带”不仅在美国政治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在中美经贸关系中也发挥着更加重要的影响。特朗普执政前,中国与美国“铁锈带”之间的经贸和投资关系已日趋密切;特朗普执政后,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铁锈带”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铁锈带”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首先体现在促进中美间的地方合作上。自1979年湖北与俄亥俄州建立中美第一对友好省州以来,福建省与宾夕法尼亚州、四川省与密歇根州、浙江省与印第安纳州、河北省与艾奥瓦州、黑龙江省与威斯康星州也分别“联姻”。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尤其是2011年中美省州长论坛成立后,“铁锈带”所在的美国中西部地区与中国的经济关系迅速深化。根据荣鼎公司的报告,2000~2016年,中国在美国中西部地区共投资168亿美元,相较中国在美国东北部、西部和南部的投资,投资金额是最少的,但却提供了4.7万个就业岗位,占中国企业在美国创造就业岗位总数的33%,投资集中度超过中国对美国南部和西海岸的投资。这些投资创造了就业岗位,发展了当地经济,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欢迎。例如,中资收购的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在艾奥瓦州和密苏里州的农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其猪肉制品不仅能满足美国市场的需求,还向中国出口;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万象集团在密歇根州、俄亥俄州和伊利诺伊州等州设有工厂,为美国汽车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产品;福耀玻璃在俄亥俄州、伊利诺伊州和密歇根州拓展了业务,为这些州创造不少就业机会,并因此受到俄亥俄州州长约翰·卡西奇(John Kasich)的赞扬。(45)2000~2016年中国在美国“铁锈带”各州的投资情况见表1。


       伴随着中国对美投资的增加,“铁锈带”诸州对中国的出口也明显增加,增幅均超过这些州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主要出口商品包括化工产品、计算机设备、油籽和谷物、塑料、医疗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废料等;服务产品则包括旅游、教育、咨询、设备装配和维修、技术服务等。中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举措,包括降低汽车关税和扩大市场准入等,对该地区均是利好。


       “铁锈带”与中国经济关系的深化,有利于该地区的发展,表明中国正成为推动该地区振兴的重要外部力量。然而,该地区自认为从中美经贸关系中受损的利益集团,却积极推动美国政府针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从而对双边经贸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对中国产品执行的反倾销税令达102个、反补贴税令达38个,其中对轮胎“特保”及对钢铁、油井管、汽车零部件的“双反”大案背后,都有“铁锈带”政治和经济势力的推波助澜。曾经在工资、福利问题上存在冲突的美国钢铁企业和工会,在对华贸易诉求上立场一致。2009年,美国钢铁公司(United States Steel Corporation)、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与劳联—产联等七家单位联名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递交诉状,指责中国“非法”向美国倾销油井管,最终促成美国政府对中国生产的油井管征收高额关税。“铁锈带”在特朗普政府挑起对华贸易摩擦的过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特朗普政府对钢铁进口展开“232调查”前后,美国钢铁协会和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多次致函,敦促特朗普尽快采取行动,美国钢铁公司则抱怨中国“一直对美国钢铁业发动经济战”。(46)在特朗普决定对中国等国的钢铁产品加征关税后,这些利益集团立即表示欢迎。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主席里奥·杰拉德(Leo Gerard)对中国尤为敌视,称“如果对加拿大、欧盟的钢铁均加征25%的关税,那作弊的中国就会受益”,要求将中国单独拎出来。(47)总部设在俄亥俄州的AK钢铁公司(AK Steel Holding)公关负责人丽萨·杰斯特(Lisa Jester)表示,进口的中国钢铁对美国特种钢的冲击非常强烈,导致该公司成为美国“仅存的不锈钢、碳素钢和电工钢生产企业”。(48)


       尽管特朗普希望通过贸易保护来振兴“铁锈带”,但事实上,在2018年大规模的中美贸易摩擦中,“铁锈带”不得不承受相应的经济损失。为报复美国对中国钢铝产品和价值500亿美元的高科技商品加征关税,中国宣布对美国的无缝钢管、汽车、大豆、猪肉、塑料制品和化工产品等商品加征25%的关税,该地区不少产业受到波及。中国的报复措施导致美国大豆等农产品价格下跌,利益受损的农民和农业协会纷纷抱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美国商会的分析报告称,中国的报复将导致密歇根州23亿美元的商品被加税,其中钢铁、铝和汽车受冲击最大;宾夕法尼亚州17亿美元的商品被加税,其中钢铁产品、咖啡受影响最大;威斯康星州10亿美元的商品受影响,其中奶酪、厕纸和人参受影响最大。(49)此后双方贸易摩擦升级,相互加征关税的产品高达数千亿美元,“铁锈带”的相关产业受到进一步冲击。同时,由于美国强化对中国在美投资的审查力度、中国加强对海外投资的监管等原因,中国对美投资额从2016年的460亿美元降至2017年的290亿美元,为近十年来首次下降,2018年上半年更降至仅18亿美元,这导致中国对美投资对美国经济的贡献大幅减少。(50)可以说,特朗普的关税举措并没有将传统制造业及相关就业岗位带回美国,反而破坏了全球供应链,导致钢铁价格上涨,部分商品出口量下跌,并影响到了相关的下游产业,增加了“铁锈带”发展的不确定性。(51)


       在美国经济处于上升周期的情况下,美国某一区域的某一群体对美国对外经贸政策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在美国历史上并不多见。不管特朗普的贸易保护政策是否有助于“铁锈带”的复兴和白人蓝领经济状况的改善,只要特朗普认定相关政策有效,只要这一系列政策得到“铁锈带”选民的支持,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行为和以施压促谈判的做法就不会消失。从这个角度来看,该地区的发展前景和白人蓝领的福祉,是与美国对华政策及中美关系联系在一起的。未来如果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势必影响到“铁锈带”和中国的贸易及投资关系,该地区将难以从中美经济合作关系中继续获益。相反,如果中美达成对双方都有利的协议,则该地区可望从中美未来更大的经贸合作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美国“铁锈带”的衰落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其振兴也绝非一蹴而就。由于美国经济正处在扩张周期,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自动化突飞猛进、产业结构单一、工会力量强大、美国其他地区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等因素,将对“铁锈带”的发展构成长期的挑战。该地区白人蓝领的困顿和美国特殊的选举人团制度,赋予了该地区选民与其人口比例不相称的巨大影响力。未来几年,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不管是白宫还是国会,都必须倾听“铁锈带”选民的诉求,并推动照顾其利益的内外政策。该地区释放的政治压力将不断传导至美国的外交政策,包括美国的对华政策上。中美经济关系会继续受到该地区经济前景和选民政治倾向的影响,同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地区的发展和政治生态。

转自:领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